16877太阳集团关于制订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9-08-31 查看次数: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是专业教学改革思路的具体体现和专业建设的载体,也是学校组织教学、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依据。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等文件精神,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现就制订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从“教”到“学”的转变,以信息资源与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平台,推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对接、自主学习与互动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
(三)以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能力本位和三个对接(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符合度(目标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人才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符合度、培养结果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
(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注重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学生第二课堂能力互动,全面启动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能力培养体系的实施。
二、编制原则
(一)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人才规格的高等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培育融入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重视通识教育基础与专业基础的培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终身学习能力,以保证高职教育的高等性。
(二)树立现代职教理念,凸显教育类型的职业性
系统培养岗位技术能力,通过三年高职教育,使学生“养成职业道德、具备职业技能、取得职业资格”,在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等方面强调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三)明确培养目标定位,突出课程设置的特色性
各专业要瞄准“突出专业特色,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创业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课程体系改革必须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
(四)加强职业能力训练,重视高职教育的实践性
各专业培养方案要坚持双证书制,坚持实践性学时不低于50%,通过采取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和校内实习实训等多种实践教学环节,全程工学结合、开展各级技能竞赛等措施来体现高职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探索1+X证书制度,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
(五)系统构建面向职业需求(职业发展)和成长渠道畅通两个体系,兼顾就业与发展的协调性
既要有扎实的职业实践能力培养,也要兼顾基础知识培养,协调培养学生就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兼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创新性和发展性。
三、教学学期与学时、学分安排
(一)教学学期安排
1.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定位,采用学年两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每学期教育教学周数原则上按19周安排,第19周为期末考试周,三年制总教学周为112周(第一学期为17周)。
2.新生第一学期军训2周。
3.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安排在体育课课外学时进行。
(二)学时、学分安排
1.各专业的课内教学总学时一般以1600~2200学时为宜。采用“2+1”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内总学时控制在1600~1800学时;经学院批准采用“2.5+0.5”模式的专业,课内总学时不得超过2200学时。在第一学年课堂教学周学时不超过28学时,第二、三学年原则上不超过24学时,均含专业限选课,不含公共选修课。
2.各专业毕业总学分为160分左右。课程学分计算:一般理论为主的课程、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课程,每16-18学时的课内学时计1学分;根据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重要程度可适当加权,但重点课程不超过5门,权重系数增加值不超过0.5,对加权的课程需专门注明。集中安排的实践课程,每周计1学分;学分最小单位为0.5。
3.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原则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应达到1:1。
四、通识教育课程与教学安排
(一)公共、基础必修课
全校三年制高职教育各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创新创业教育)统一安排开课。
1.军事理论:2学分。安排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开课,周2学时,共36学时,考查。由社科部负责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
2.思想政治理论课:8学分。认真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程”进课堂不少于12学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8学时(3学分),周4学时,安排在第一学期,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4学时(4学分),周4学时,可安排在第二、三学期,考查。形势与政策32学时(1学分),安排在第一、二学年各学期,每学期8学时,考查。由社科部负责课程建设、教学实施与管理。
3.普通话:0.5学分。开在第二或三学期,8学时。要求学生达到全国普通话等级考试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获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由基础部负责本课程的建设管理和教学实施。
4.大学英语:8学分。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周4学时,共128学时,考试。由公外部负责本课程的建设管理和教学实施。
5.体育:6学分。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周2学时,共108学时,考试。每学期安排4学时理论,其余学时均为实践。由体育部负责本课程的建设管理和教学实施。
6.信息技术(原“计算机文化基础”):4学分。安排在第一学期或第二学期,周4学时,共64学时,考试。各系授课安排如下:第一学期:财经系、管理系、旅游系、农林工程系、口腔系。第二学期:临床医学系、护理系、机电系。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水平,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书。由基础部负责本课程的建设管理和教学实施。
7.由基础部开设的《语言应用能力》课程名称更改为《大学语文》。
8.创新创业教育:6.5学分。由基础部、社科部负责相关课程建设、教学实施,教务处加强指导和管理。
(1)理论教学5.5学分,88学时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必修课程群,包括《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基础》、《就业指导》四门课程,建议开设学期及学时等见下表:
序号
|
计划开设课程
|
课程分类
|
学时分配
|
计划开设
学期
|
学分
|
考核形式
|
||
总学时
|
理论
|
实践
|
||||||
1
|
职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
必修课
|
32
|
22
|
10
|
二、三学期
|
2
|
考查
|
2
|
职业生涯规划
|
必修课
|
16
|
12
|
4
|
第一学期
|
1
|
考查
|
3
|
创业基础
|
必修课
|
32
|
24
|
8
|
第二学期
|
2
|
考查
|
4
|
就业指导
|
必修课
|
8
|
8
|
0
|
第三学期
|
0.5
|
考查
|
(2)实践教学1学分,16学时
《创新创业实践》由各系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本课程项目填至5-4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总进度表中。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思维方法及创业能力为目的,结合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提出的素质要求和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毕业时既能应聘就业也能自主创新创业。将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大力推进慕课、微课教学,利用公共在线学习平台和学校在线教育平台推出创新创业在线开放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互联网+等方面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举办创业讲座、沙龙、创业沙盘模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全覆盖。
9.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合理设置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
10.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中,由于部分课程开设学
期需要各系自己选择决定,所以5-2公共必修课程设置表由各系各专业自己录入。
(二)公共选修课程
主要为拓展学生素质与能力、增长知识与才干、彰显个性与特长、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等目的而开设的课程。课程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世界观和方法论、健康与安全、创新与创业、素质拓展等方面。公共选修课由学院统一开设,理工科专业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文科专业要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公共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每门32学时,记2学分)。开设《创业实务》院级选修课,32学时,2学分。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院级选修课,32学时,2学分,同时各系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系级心理健康专业课程。
五、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一)加强职业技能训练
1.落实“双证制”
(1)积极推进“课证融通”。专业核心课程、实训项目力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结合,可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开展综合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职业资格鉴定。
(2)获得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参加各类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获得证书的可以申请学分转换认定。
2. 探索1+X证书制度
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尝试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3.保证实践教学学时
(1)实践教学在专业教学总学时比例不低于50%。这一比例通过两个30%来实现,一是在整个教学环节周数分配上,要求各种实践专用周(实训、设计、顶岗实习、技能考证等)占总教学周的30%以上;二是保证课内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30%以上。实训周达不到30%的专业,必须提高课内实践的比例。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做合一”等教学模式,从整体上保证实践学时比例不低于50%。
(2)三年制“2+1”模式各专业实训总周数不少于30周,“2.5+0.5”模式各专业实训总周数不少于16周。特别要强调实习实训的全过程管理,突出实习的教育教学属性。
4.鼓励学生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
学生参加国家、省、市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获得优胜名次的队员,按《16877太阳集团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转换与认定管理办法》申请学分转换。
(二)专业核心课程设计
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应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可以采用以下步骤,来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即:
1.行业专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2.校内专家归并行动领域
3.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域
4.校内专家开发学习领域
5.校企专家论证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定位和特色发展的需要,各专业可以更加开放地、更具个性地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推广“四环相扣”教学模式
1.依托行业企业开发能力标准。立足本地区、本行业特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行业企业标准及认证证书的要求,开发本专业能力标准,涵盖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多个能力领域和能力单元。
2.面向职业岗位设置模块课程。基于能力标准,开发的模块课程直接与岗位能力相关联。
3.立足真实任务组织工学交替。教学实施过程全面落实工学交替,通过“在岗”授课、现场参观、“带薪”实习等多种形式,有效实现形式上灵活多样、时间上可长可短的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
4.基于工作过程实施职场鉴定。建立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职业技能课程考核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相结合、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 “三结合”评价体系。以职场鉴定体现了社会对教学质量的最终评价,真正解决长期以来“自己教、自己考”问题。
(四)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主要为拓宽、深化专业知识,增强适应性类课程。专业选修课分限选课和任选课,专业选修课由各系自定。宽口径的专业可针对本专业不同的职业岗位(群),开设几个不同方向的专业课程组(专业模块)的限选课以供学生选择。专业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
六、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
综合实践和素质拓展内容应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展开,可参考以下内容:
(一)综合实践
1.新生入学教育、军训安排2周,共120学时,其中安全教育8学时,此项2学分;毕业班毕业教育1周,此项1学分。毕业设计(论文),此项4学分。
2.各专业在企业等社会单位顶岗实习至少为1学期,视具体情况定。
(二)素质拓展
1.假期教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寒暑假进行网上在线学习相关课程。学习一门课程计1学分。此项4学分。
2.第二课堂包括讲座、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活动、文体艺术活动等,由学院团委和各系团总支共同负责选择活动内容、方式,并进行认证,此项4学分。
3.必读书目根据各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由各系进行选择,此项2学分。
4.各系可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并规定相应的学分。
5.素质拓展学分不能低于10学分。各系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整体素质拓展方案,也可分学年制定。
七、毕业标准
学生毕业条件为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获取规定学分;通过各专业规定的技能考核。
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文本模版(仅供参考)
2019级
|
XXXX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编制人
|
:
|
|
系主任
|
:
|
|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
:
|
|
编制(修订)时间
|
:
|
2019年4月 日
|
|
|
|
教务处审查
|
:
|
|
主管院长批准
|
:
|
|
审批时间
|
:
|
2019年4月 日
|
16877太阳集团
编印
16877太阳集团
《XX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用年级:2019级及以后年级 修订时间:2019年4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XXXXX
(二)专业代码:XXXXX
二、学制与招生
(一)学制:全日制三年(2+1或2.5+0.5)
(二)招生对象:XXXXX
注:毕业生类别,如:普通高中毕业,中职毕业。
(三)招生方式:填写“统一招生”或者“单独招生”或者“统一招生·单独招生”
三、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要有创新创业的描述)
………………………。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有创新创业的描述)
1.基本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吃苦耐劳、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学习和工作作风。
(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有乐观向上、诚实守信的品质。
(4)较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6)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衣妆行为大方得体。
2.职业通用能力要求
(1)具有英语阅读和一般专业资料的翻译能力。
(2)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XXXXX应用能力。
3.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熟悉XXX企业相关设备检修的操作规程,具备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XXXX企业相关设备检修方案的确定、检修的方法和步骤。
(3)能够熟练XXXX相关设备的日常维护;
(4)能够熟练XXXXX相关设备检修工艺的制定;
(5)具备熟练进行XXX企业相关设备的拆卸、安装、检修、试车的能力;
…………
四、设计依据
1.人才需求分析
主要是通过分析社会背景、产业行业发展情况,确定专业人才需求整体状况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
2.职业与岗位分析
在进行充分的人才市场需求调查、论证及预测的前提下,对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进行描述。
3.生源分析
对生源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特点进行分析。
五、教学计划进度表
5-1课程类别与学分结构总表
专业: 适用年级:2019级及以后年级
课程及学分类别
|
课程管理部门
|
课程学分
|
课程学时
|
||||
必修
|
选修
|
总
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整周实训(周)
|
|
||
1.公共必修课程
|
基础部、社科部、体育部、公共外语部
|
|
/
|
|
|
/
|
|
2.公共选修课程
|
相关系部
|
/
|
|
|
|
/
|
|
3.专业必修课程
|
各系
|
|
/
|
|
|
|
|
4.专业选修课程
|
各系
|
/
|
|
|
|
|
|
5.综合实践
|
各系
|
|
|
|
|
|
|
6.素质拓展
|
各系
|
|
|
|
|
|
|
统计
|
总学分、学时、实践学时
|
|
|
|
|
/
|
|
总实训周数
|
/
|
/
|
/
|
/
|
|
|
|
课内总学时
|
|
||||||
毕业总学分标准
|
(填具体总学分)
|
备注:课程学时包括课内总学时,综合实践、素质拓展学时。课内总学时包括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学时。
5-2 公共必修课程设置表
学期
|
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课程类型
(A,B,C)
|
必修学分
|
考核方式
|
课内总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开课周
|
周学时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共必修课程开课总学分
|
|
总学时
|
|
/
|
/
|
/
|
备注:“开课周及周学时”处,新生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7周。
5-3公共选修课程设置表
学期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课程类型(A,B,C)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理论课或理实一体
|
实践课
|
开课周
|
周学时
|
||
总学时
|
课内实践
|
周数
|
学时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创业实务
|
|
|
2
|
|
32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公共选修课程开课总学分、总学时
|
|
/
|
|
/
|
/
|
备注:“开课周及周学时”处,新生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7周。
5-4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总进度表
专业: 适用年级:2019级及以后年级
学期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课程类型(A,B,C)
|
必修课程学分
|
考核方式
|
理论课或者理实一体课程
|
实训课程
|
开课周
|
周学时
|
||
课内总学时
|
其中实践学时
|
整周实训(周)
|
整周实训(学时)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创新创业实践
|
|
B或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论课或理实一体课程学分、学时及课内实践学时
|
|
/
|
|
|
/
|
/
|
/
|
/
|
|||
整周实训课程必修学分、实践周数
|
|
/
|
/
|
/
|
|
|
/
|
/
|
|||
专业必修课程毕业学分小计
|
|
备注:“开课周及周学时”处,新生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7周。
5-5专业选修课程设置表
学期
|
(学习领域)课程名称
|
课程代码
|
课程类型(A,B,C)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理论课或理实一体
|
实践课
|
开课周
|
周学时
|
|||||||||||
|
|
总学时
|
课内实践
|
实训
周数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业选修课程开课总学分、总学时
|
|
/
|
|
/
|
|
/
|
/
|
|
备注:“开课周及周学时”处,新生第一学期教学周为17周。
5-6 各学期教育、教学各环节周数分配表(教学进程表)
学
期
|
课堂教学
|
入学教育及军训
|
各种实践教学环节
|
毕业教育
|
考
试考查
|
机
动
|
合
计
|
|||
技能实训
|
毕业实习
|
顶岗实习
|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
|||||||
一
|
|
|
|
|
|
|
|
|
|
17
|
二
|
|
|
|
|
|
|
|
|
|
19
|
三
|
|
|
|
|
|
|
|
|
|
19
|
四
|
|
|
|
|
|
|
|
|
|
19
|
五
|
|
|
|
|
|
|
|
|
|
19
|
六
|
|
|
|
|
|
|
|
|
|
19
|
合计(周)
|
|
|
|
|
|
|
|
|
|
112
|
5-7综合实践项目设置表
学期
|
(项目名称)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考核
方式
|
实践课
|
实践周数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实践项目总学分、总学时及实践周数
|
|
|
/
|
|
5-8素质拓展项目设置表
学期
|
(项目名称)课程名称
|
学分
|
考核
方式
|
理论课或理实一体
|
实践课
|
|
总学时
|
课内实践
|
实训
周数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素质拓展项目总学分
|
|
/
|
/
|
/
|
/
|
|
理论课或理实一体课程总学时、课内实践总学时
|
/
|
/
|
|
|
/
|
|
实践课实训总周数
|
/
|
/
|
/
|
/
|
|
六、毕业标准
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并考核合格,获取规定学分;通过各专业规定的技能考核。
七、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名单
主任: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
成员:姓名,职称、职务,工作单位
………………
八、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标准摘要
1.
2.
3.
九、第二课堂活动计划
对学生参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创新创业能力学习、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提出要求;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公益活动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增长知识,锻炼才干,个性发展,培养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十、专业教学保障条件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应满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的要求,应该满足教学安排的需要,应该满足学生的多样学习需求,应该积极吸收行业企业参与。
十一、其他说明